感谢《香港文汇报》对瑞吉明生物的报道—中国向海问药成真·海洋生物医药崛起

发布时间:2025-08-19

image.png

中国古代神话中,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故事屡见不鲜,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秦始皇派遣方士徐福出海求仙药……从古代开始,中国人就知道海洋中孕育丰富的药用资源,进入21世纪,人类仍不断「向海问药」,近年来更成为全球关注领域。香港文汇报记者近日走访山东多家「向海问药」的研究院及生物科技公司,各类海洋资源被转化为高价值生物医药的神奇景象令人震撼。南极海藻能治癌症,国人喜吃的三文鱼经过特殊处理,竟有止血再生功效……一些过去天方夜谭式的梦想今已成真。

目前全球公认已上市的16个海洋创新药物中,中国共占有两个,且都诞生于山东青岛,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管华诗院士团队原创的抗心脑血管疾病新药PSS(藻酸双酯钠)和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GV-971(甘露特钠胶囊)。目前,该团队研发的一款名为「注射用BG136」的免疫抗肿瘤海洋一类新药今年已进入Ⅱ期临床试验,这也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研究的免疫抗肿瘤海洋多糖药物。

「BG136有望在2027年下半年完成Ⅱ期临床试验。」BG136项目总负责人、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教授、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于广利指出,Ⅱ期临床非常关键,BG136目前就像万里长征到了爬雪山过草地「最吃劲」的时候,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两到三年时间。

BG136是中国「蓝色药库」的重点项目之一,BG136临床试验主要面向黑色素瘤和结直肠癌两个类型的肿瘤,应用于晚期实体肿瘤患者的治疗。该药物来源于生活在0-5摄氏度冷水海域的南极海藻。

图片
制药「万中难觅其一」

「制药是一个万里挑一的过程,一万种化合物中能出一种药就不错了,能进入临床阶段的就更少了。」于广利说,BG136研发之路的起点可以追溯到2004年,管华诗院士团队开始对百余种藻类进行收集、提取和分离活性糖类化合物。历经十余年,团队最终从南极海藻中发现了一种结构新颖、活性独特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糖类化合物,也就是BG136。

BG136是国际上首次将海藻来源的糖类药物应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,主要通过与免疫细胞表面糖受体结合,靶向激活机体先天免疫系统,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。

可以想象,如果临床试验成功,未来黑色素瘤和结直肠癌的患者将少受痛苦,且有治愈的希望。

图片
「割臂亲试」愈合效果

BG136的成果可能只是海洋药材宝库的沧海一粟,目前各国研究人员从海洋生物中发现4万多个化合物,约70%具备药物研发潜力,其成药性约是陆源生物的6倍。宽广无垠的海洋不仅吸引象牙塔内的科研力量,甚至吸引山东高校的法学教授董书萍跨界投身海洋生物科技领域。

「哧……」董书萍当着香港文汇报记者面在自己的胳膊上划出两道口子,然后分别涂抹上PDRN(多聚脱氧核糖核甘酸,「三文鱼针」的主要原料)和生理盐水。涂抹了生理盐水的伤口还在流血,涂抹了PDRN的伤口不仅止血效果显著,而且三天后还愈合良好。

董书萍坦言,这种「割臂亲试」的做法,源于创业初期资金不足的无奈,科研人员「赤膊上阵」,就连她自己也记不清当初划过多少道。团队筛选了60多种海洋生物,最终锁定三文鱼边角料作为提取源,并通过上万次实验攻克纯度难题。2021年寒冬,董书萍与团队闭关实验室两个多月,吃住都在设备旁,只为优化一个关键参数。历时三年,团队最终解锁多个PDRN基因片段。

PDRN在国际上是医疗美容产品三大主要原材料之一,是从三文鱼生殖细胞中提取的特定规格的DNA片段。PDRN的DNA与人体构成相似度达98%,能促进细胞再生,广泛应用于医美、日化、医疗器械等领域。此前,该原料被法国垄断30年,国内高端市场全部依赖进口。

图片
原料国产化破国外垄断

「中国人应该有能力实现PDRN原料国产化。」理想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,董书萍创办的瑞吉明(山东)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仅5年,已是内地目前唯一产业化生产医药级别PDRN原料的厂家。目前,公司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0%和10%,随着烟台1万平方米新厂明年投产,年产能将提升至10吨,国际市场份额有望达到50%。

虽然现在还无法向海求得长生不老药,但中国海洋生物医药的进步已然能救人性命。中国有着广阔的海域面积及漫长的海岸线,无垠的海洋宝库正等待我们持续地发掘。

图片


    联系我们
    CONTACT US
地址:烟台市高新区山东国际生物园10号楼
电话:0535-3940102
Copyright © 2025 瑞吉明(山东)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鲁ICP12345678